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仅有25岁、“80后”总裁被大家称呼为“老于”……5月9日,“途牛”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80后”总裁于敦德再次引起大家关注。这位东南大学数学系的2003届毕业生,2006年在东大科技园成立途牛网公司。
此后,公司每年保持300%的增长速度,2013年实现了30亿元规模,成为排名全国第二大旅游网站。于敦德的创业经历,一直被外界称为传奇。据悉,他在东大读书期间就已经开始创业。
读书时结识了“合伙人”
“那段时间,只要不上课,都呆在网站办公室,常常到快熄灯的时候才回去。”在东大上学时,于敦德曾在东大学生社区网站“先声网”工作。他回忆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很早接触到了互联网,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并且,也在那段时间,结识了现在的创业合伙人、同是东大校友的严海峰。
于敦德自称“在校期间就挺爱折腾的”,也尝试过创业,但都不是很成功。“那会儿根本谈不上创业,但能体会到赚钱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2004年,23岁的于敦德加入只有六七个人的博客网(现名为“博客中国”)担任技术总监。从博客网的起起落落中,他发现,创业型企业把一项业务做扎实很重要。24岁时,于敦德在育儿网担任CTO,后来帮助育儿网做到了行业内网站第一名。“但始终感觉育儿是跟年轻妈妈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行业,不应该是七尺男儿的最终归宿。”
8年前,于敦德、严海峰等4名东大本科生回到母校创业,他们花费了半年时间建立网站“途牛网”,开始了在东大的第二次“学业”。据悉,“图牛”曾是于敦德个人博客名,后来更名为“途牛”。“一方面是我喜欢旅游,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国旅游市场有着1万亿元的总规模。”
现在他是东大学生创业导师
“创业中最难的是面临资金瓶颈,2008年中旬曾有几个月连发工资都很困难。”于敦德介绍说,后来公司开始尝试融资。从一开始不被相信,到后来见了几十位投资人后,才拿到了部分投资。“拿到资金后,做的事首先是发工资!”
2013年初,由于东大科技园载体有限,途牛迁至徐庄软件园,就这样,于敦德再次从东南大学“毕业”了,但同时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据悉,“途牛”有不少新人都是于敦德、严海锋在东大的学弟和学妹。这个99%以上员工都是大学以上学历的企业里,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5岁,“80后”的于敦德现在已经被大家称为老于。
被东大聘为学生创业导师的于敦德,现在完全是东大学生的创业偶像,谈起创业,他表示,“80后创业不容易,失败率很高。创业过程中其实交了很多学费,不过交的学费越多,学到的东西也越多。”
(转自《金陵晚报》,通讯员 许启彬,金陵晚报记者 刘蓉)
附:2011年《创业邦》杂志封面故事
途牛网于敦德:他赌一个“万亿市场”的存在
想去旅游?点击鼠标或者打个电话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各样的旅游路线,住宿、景点门票都有人帮你解决。于敦德创办的途牛网就为驴友们提供了这种预订服务。
创始人:于敦德
地点:南京
行业:互联网
公司名称: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
年龄:30 岁
2010 年公司收入:近4亿元
因为酷爱做网站,想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又因为喜欢旅游,他在这个市场看到了更多商机。于是,于敦德的创业就从做旅游网站开始了。2006年,他25岁,跟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办了旅游产品电子商务网站途牛网,卖起了旅游路线。网站每年的成长速度颇佳,高达300%;2010年,公司的年销售业绩已经接近4亿元,这一年,他29岁。
对于敦德来说,做网站早不是件陌生的事儿。早在东南大学读书期间,于敦德在学校网站“先声网”做过一段时间,就在那时他跟现在的COO严海峰相识并成为搭档。“在校期间其实挺爱折腾的,也作过一些创业尝试,但都不是很成功;那会儿根本谈不上创业,但能体会到赚钱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于敦德初创业时就体悟到将一块硬币掰成两半花的重要性。
2004年,23岁的于敦德加入有六七个人的创业公司博客网(现名为:博客中国),担任技术总监,负责产品和技术,亲身见证了Web2.0的崛起。博客网的起起落落又告诉于敦德,“创业型企业业务模式要单一,把一项业务做扎实很重要。”这也是途牛网今天深耕细作在线旅游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敦德说,只做旅游路线预订,做深做透就是一种成功。
一年后,于敦德又加入另一个初创型公司育儿网担任CTO。在这家网站的经历也让他对做行业网站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帮助育儿网做到了行业内网站第一名,但于敦德却始终感觉育儿这个跟年轻妈妈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行业,不应该是这位七尺男儿的最终归属,他希望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有所展现。
“创业过程中其实交了很多学费,交的学费越多,学的东西也越多。”于敦德半开玩笑地说。毕业后的这段经历让于敦德意识到“类似博客、社区等通用性网站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赢利模式也不易快速确立,竞争相当激烈。”与之相比,垂直性网站若好好经营,比较容易有所作为。
这就是于敦德当初选择行业类入手的原因。那段时间,几位朋友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想在富有很大想象空间的旅游行业寻找创业机会。于敦德也对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更看到了中国旅游市场有着1万亿元的总规模,并且每年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创业项目确定之后,几位合作伙伴筹备了几十万元人民币作为网站的启动资金,招兵买马、开发产品……花费半年时间建立网站,并取名为“途牛网”。说来挺有意思,“图牛”曾是于敦德当初离开博客网时开设的个人图片博客,后来直接更名为“途牛”,作为创业公司的名称。2006年10月,途牛网启动时,于敦德25岁。
刚开始,途牛网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于敦德走的第一步棋便是不断完善景点库。他还清晰地记得网站起步阶段的艰辛,大半年的时间,于敦德的主要工作便是带领几名员工人工完善景点库。“最初的4万多个景点几乎都是那时一个一个手工添加进去的,其中也有网友的参与,这为途牛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续工作都建立在景点数据的基础之上。”于敦德说。当时的途牛网更像一个社区。
2007年,公司开始考虑,是做社区网站提高流量卖广告,还是通过卖旅游产品直接赚钱?为这事公司内部曾经出现过意见分歧。经过严密的分析和以往的从业经验,于敦德选择了后者,直接卖产品。理由是:卖旅游产品发展空间大,并且内容容易放大。做公司就得考虑盈利,于敦德当时还把“尽快赚钱”放在首位。紧接着便是成立呼叫中心,马上做在线旅游产品。
途牛网把旅行社的旅游路线搬到网站上,采取按效果付费的形式打消传统旅行社的顾虑。盈利模式很简单,为旅行社提供旅游路线预订服务,驴友跟旅行社签订合同后,途牛网从中抽取一定服务费。
跟携程、艺龙等卖酒店、机票产品不同的是,于敦德只卖旅游线路;跟传统旅行社门店销售模式的区别又在于,他们是以“网站+呼叫中心+旅游线路”的方式展开业务。这就是于敦德为途牛网寻找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景点库基础之上,途牛网又开发出拼图和路线路两个产品。于敦德解释说,拼图其实就是网友根据喜欢的旅游主题组合景点,把文章贴上,然后利用景点选择器选择景点即可。所谓的“线路图”便是做游记的工具,网友把每天旅游行程中涉及到的景点选择出来,组成一条旅游路线,“这个旅游线路便成为途牛网的雏形。”于敦德娓娓道来。他说,“投广告+消费者口碑”是宣传的最好方式,所以做好用户体验是根本。
“最初曾经考虑过卖户外用品,但由于对这个行业不了解,最终还是转向了在线旅游路线产品。”于敦德说。那时在线旅游才刚刚起步,占整个旅游市场的规模也不大,跟酒店、机票预订等旅游产品相比,旅游线路产品预订的竞争压力会小很多。途牛网决定在线路线产品网站时,鲜有类似的网站存在,这让于敦德等创始团队看到了更多希望。
在途牛网最艰难的时候,几百万元的天使投资让于敦德渡过难关。当被问及拿到资金做了什么时,于敦德半开玩笑地说:“发工资!”
2007年时,途牛网的市场开始慢慢扩大,这时他们已经有30多名员工了。“2008年下半年,尽管有金融危机,但途牛网却很幸运。”于敦德显得略微轻松一些,因为他们成功获得戈壁约200万美金的融资。有了这笔资金,于敦德终于可以放手升级呼叫中心了。除此之外,他们还改进业务运营系统,培训业务人员。度假产品的研发、市场推广需求资金的方面太多太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于敦德越来越发现“创业初期,大家没有服务经验,信息不对称,跟客人沟通效率低”。“做好网站,关键还是做好老客户,而‘人’的因素是关键。”他总结道,“做旅游路线预订,关键是要让客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在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都要下大工夫,这样才能赢得众多的回头客。”于敦德说。
2009年,途牛网开始设立自己的旅行社,直接跟消费者签合同并收取一定费用。这一年他们还拿到了DCM等近千万美金的投资,有着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途牛网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途牛网的销售额度呈现300%的年增长速度。他们除了新开旅行社之外,又收购一些旅行社,并不断开发出北京、上海、深圳等不同城市出发地、目的地的旅行线路。现在他们已经有了包括常州、西安、宁波、重庆、武汉等13个出发城市,员工规模近千人,注册用户上升至50万。
“80后创业不容易,失败率很高。”尽管途牛网2010年实现近4亿元的销售额,但于敦德却不敢有半点懈怠。
(转自《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