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7月4日,成立大会如期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校园里举行,但开会的地址却发生了变动。1924年7月6日《申报》的新闻《中华体育联合会成立大会纪》里记载:“中华体育联合会于七月四日下午八时,假(注:借用)南京东南大学化学教室开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会址没有选在预定的东南大学体育馆,很可能与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时各类会议繁多,体育馆这时另有安排有关。然而,为什么会选用化学教室召开会议呢?
国立东南大学的这座化学教室,在多年里也有被做开会和接待之用的记录。例如:曾在东大任教的民国文化名人杨杏佛,1918年12月13日在校园游览时,其日记记载“午膳即在化学教室”。1931年1月受聘为中央大学教授的陶希圣,回忆起刚到南京任教时,也曾在这座化学教室举办了《战国时期的辩士与游侠》的演讲。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各地的体育界代表人士六十六人。其中包括 中国奥运先驱、“南开之 父”张伯苓先生;也包括时任国立东南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
享誉全国的郭秉文校长一直十分重视体育事 业。早在1918年,他就指出“盖体育为德智二育基本,欲求德智高尚,苟使身体孱弱不徒,任重道远,则难以负担,而且不足以表 优秀国民之完全人格”。 他提出和实践的德智体“三育并举”育人方针,促进了东大学子的全面发展。在东大校园里形成了“雅好运动”的传统。1921年8月7日《东南大学-南京高师暑校日报》曾刊载亲历者在东南大学校园看见“红日将升之际,夕阳无限之时,运动场上,篮球队练球,戏者如鱼如雀,打网球者尤众”的场景。 锻炼风气这般浓厚的东南大学校园,成为承办中国全国体育组织成立大会的东道主,也堪称实至名归的。
7月5日下午四时,成立大会在东南大学化学教室继续召开。大会在迅速讨论了组织架构等问题后,选举“张伯苓、郭秉文、陈时、聂云台、方小川、沈嗣良、郝伯阳、卢炜昌、穆藕初等九人为董事”。董事得票数上,郭秉文校长高居第二位(31 票),仅次于张伯苓的33 票。这一选举结果也表现出体育界人士对于郭秉文校长支持体育事业的充分肯定。
该会成立仅9天后,1924年7月14日出刊的《申报》副刊《教育与人生》第39期的头版也向全国宣布:“筹备一年,轰动全国的体育总机关,已于中华民国十三年七月五日,在南京东南大学产生了”。
最高“全国的体育总机关”成立后,于1924年当年发布《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对于国内外体育工作之范围》。《范围》里“国际关系”上的第一条即:“奥伦匹克运动会会员”(奥伦匹克是当时对于奥林匹克的一种音译)。而“国内工作”的职责里有“选择中华代表参加世界运动会(世界运动会也属于当时国内对奥运会的通用名称)”。这份历史文献显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其成立的1924年,已开始承担了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工作。1924 年7月4日和5日在东南大学校园里的这次成立大会,也随之永远载入了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光辉史册。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胡卓然)
(转自《东南大学校报》第12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