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大学体系系主任麦克乐

1926年东大师生在体育馆前欢送麦克乐回国
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也是南京与奥林匹克百年缘分的续篇。在青奥会圆满落幕的时候,回首中国人的奥运道路,曾任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的美国人麦克乐,他的功绩也是应该纪念和缅怀的。
前文已叙述过,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国家奥委会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24年7月5日诞生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这也是中国奥运之路的开端。在中国国家奥委会组建前后,也有属于麦克乐的一份历史贡献。
麦克乐1886年生于美国。在青年时代取得了哲学和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来到中国从事体育工作。1915年12月,作为第一任主任,麦克乐主持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的前身)体育专修科的创办工作。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是中国最早的专门培养体育专业师资的教育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体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麦克乐担任了多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主任。1921年起,麦克乐又担任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直至回国。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麦克乐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体育领域的拓荒人士,也奠定了东南大学在中国体育界的历史地位。
和20世纪初期来华的很多欧美体育家一样,麦克乐也是现代运动项目在中国的最早普及和组织者。并且他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贡献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外国体育家。国民政府教育部1934年编写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里,称:“十年前来华体育家中麦克乐氏之贡献最大”,并且指出麦克乐的思想主张“足以左右当时体育之趋向”(《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887页)。
此前国内体育史学界对于麦克乐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对于体育教育和运动普及方面的贡献,对于麦克乐为中国奥运事业做出贡献的研究,则付之阙如。笔者查询稀见史料发现,就在这一历史时期,麦克乐发挥其“左右当时体育之趋向”的思想影响力,成为最早呼吁组建国家奥委会和参加奥运会的体育人士之一。1921年5月15日《申报》第十九版上,刊登了麦克乐(当时他刚担任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不久)的文章《中国运动上统一组织的必要》。这篇文章建议成立全国性的体育组织,并且公开提出依靠这个组织承担属于中国的代表加入“万国运动会的责任”(万国运动会指奥运会),这其实就是提出了以全国性体育组织来担任国家奥委会。
1923年8月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上,表决通过了一个提案,提出“由本社联络各机关发起组织万国运动会委员会(注:组织万国运动会委员会即成立中国的国家奥委会)”,“于明年春季选派专员赴万国运动会(即1924年5月7日举办于巴黎的第八届奥运会)调查运动情形”。麦克乐名列该提案修正人的第二位。这表现出他在继续为中国奥委会的诞生而作出努力。
在全国性体育组织即将在东南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前夕,1924年6月27日的《申报》报道,此次成立大会的组织者们“请麦克乐担任招待招待事宜”。报道同时记载,“该会简章、已由起草委员聂云台、郝伯阳、沈嗣良、王壮飞、柳伯英五君草就、并请麦克乐共同讨论”。麦克乐也成为了中国人首个全国性体育组织简章起草团队的唯一外籍人士。
1924年7月4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大会在东南大学召开。
大会刚开幕,担任会议主席的“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先生就宣布“请麦克乐君为本会顾问”。次日,成立大会顺利闭幕,中国人的国家奥委会就此建立。呼吁建立中国奥委会的麦克乐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1926年,为中国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过贡献的麦克乐返回美国。他一直怀念中国,怀念他曾任教的地方。二十多年之后,1949年初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还曾听到麦克乐用略带南京口音的汉语为他们授课。麦克乐在课余告诉留学生们,“还思念有朝一日应邀去中国讲学”。在深情谈起这个愿望时,作为东南大学体育专业的创办人,麦克乐的眼前应该浮现的是曾任教多年的东南大学校园风光。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胡卓然)
(转自《东南大学报》第12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