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南京晨报》地铁特刊:3号线,穿越南京2400年建城史的文化之旅之“3号线文化地图之当代篇”)
“欢迎您搭乘南京地铁东大线,本列列车由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开往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下一站,鸡鸣寺站,有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乘客,请携带好行李从列车前进方向左侧车门下车!”
在网络上,这样一篇模拟地铁报站的帖子让东大学子们点无数个赞。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出,从江北到主城再到江宁,南京地铁3号线直接串起东南大学浦口、四牌楼、九龙湖三个校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东大线”。3号线开通,对东大师生是极大的利好。
20世纪80年代,狭小的四牌楼校园已经不能满足东南大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开始谋求另建新校区。通过征地和土地置换,东南大学在江北浦口区泰山镇征用土地近千亩,1988年12月奠基动工,1990年9月浦口校区开始运行,1997年夏完成二期建设。浦口校区越来越大,但困扰师生们的交通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南京长江大桥拥堵日甚,住在主城的老师们每日班车过江极不方便,学子们去四牌楼本部也只能加入江北挤公交的大军,从早期的高新线到如今的D4,线路变了,拥挤依旧。
2006年夏季起,东南大学主教学区迁至江宁九龙湖校区。九龙湖校区坐落在江宁开发区南部,风景秀丽。九龙湖校区建好了,但交通问题还在,虽然相比于浦口校区没有长江之隔,但坐公交从江宁到四牌楼本部依然耗时较长,从搬迁新校区那一天起,师生们就在盼着3号线的早日开通。如今横跨江南江北的三个东大校区,终于被方便快捷的地铁3号线无缝连接,欢乐的学子们给这条线路改名“东大线”,确实蛮贴切的。
从3号线鸡鸣寺站出来,几分钟就能到达东大四牌楼校区。四牌楼校区这一片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众多。校园就位于六朝园囿遗址之上,明朝时则是南京国子监的所在地。校园内的六朝松有上千年树龄,相传为六朝时期梁武帝手植,是东南大学的象征之一。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也是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所在地。如今保存完好的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建筑群,以南大门至大礼堂为中轴,大致呈对称布局,以西方古典建筑式样的建筑外壳包装具有现代特点的使用空间为主要特点,是民国建筑的代表。
此外,四牌楼校园西北角的梅庵始建于1914年南高时期,初时为三间茅草平顶的平房,以李瑞清之号命名,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上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1932年拆除茅屋,改建为砖混结构平房,正面有柳诒徵题写的“梅庵”匾额。1991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立中央大学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自《南京晨报》,记者 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