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德崑教授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导语:现任深大建规学院院长的仲德崑先生是一名热爱生活、有广泛兴趣爱好的老教授。他有着中西方的教育背景,曾任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院长)、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他主张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相长,进而培养优秀的建筑师。
“我们的学生都不会比世界上任何一流学校的学生差。这些年学生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有创造力的……学生本身的素养就很高,情商不敢说怎么样,但是智商一定是高的。但我们作为建筑师,除了高智商、高情商,还要有广泛的爱好。”——仲德崑教授
仲德崑教授收藏的宋代油灯
学建筑要热爱生活
观筑: 您认为学习建筑应具备哪些素质?
仲院: 建筑学看起来是设计建筑、规划城市,但实际它是在设计人的生活。你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能学好建筑,所以我觉得首先是这个人应该乐观、开朗、热爱生活;如果不热爱生活,最好不要学建筑。
观筑:您是怎么看待现在的建筑教育呢?
仲院:我们中国的整个中学教育,我的评价是挺失败的。把学生作为填鸭式、灌输知识的一个客体,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体看待,实际上是挺失败的。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大学,特别是学建筑的学生,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中学学生往往都是嗷嗷待哺,等着老师去灌输知识;而大学是要自己学习。学习建筑的学生应该要有广泛的爱好,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当然有的人看到之前考建筑还要考绘画的,就认为绘画是必备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所需的是对生活有感悟,对艺术有感悟,最主要是要对美有鉴赏力。
观筑: 确实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学建筑应该绘画功底要好。
仲院: 绘画功底好是锦上添花,而非必备。现在中国大多数学校都不加试美术。绘画虽不是必须,但学习建筑一定要有审美的情趣,要有一种艺术的鉴赏能力。而这点恰恰是被我们高中教育所忽视的。因为跟我们的高考没关系;但实际上扼杀了我们多少青少年创新的思维能力。
仲德崑教授收藏的清代刨船
教育问题系历史遗留
观筑:扼杀了青年的创新思维吗?
仲院: 对,这个问题是从高中遗留下来的。我曾在东南大学教二年级,有天一个学生家长跑来找我,说他的孩子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上重点学校,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怎么到了东南大学就总觉得赶不上别人,做设计也总是画不出来。为此他感到很痛苦,几乎要崩溃。我就跟他说;学建筑和在中学有不同的要求,在大学学习和在高中学习应采取不一样的姿态。讲了之后,每次改他作业的时候,我就先表扬他做的东西,肯定他的作品,鼓励他;一个学期下来,这个学生成绩就上来了。所以我就觉得我们主要的问题就是高中带来的,我们中学应试教育其实是挺害人的。在小学的时候,拼命地让孩子学奥数、学钢琴;却忽视了真正的人文艺术方面培养。
观筑:有些大一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建筑的时候,会觉得一开始学的都是临摹,觉得没意思。您觉得课程设置会不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
仲院:建筑课程从临摹开始,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我到深大当院长也不是很久,前一段时间看到学生在临摹水彩画,我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告诉我说,老师认为他们基本功不好,让他们练习基本功。我当时立刻表示反对,我就跟他们老师说了,我们校园那么漂亮,带着学生去写生多好。我们设计的教学不是从模仿开始,而是要从创造力开始。深大现在也正在做这个事。
观筑:都有些什么计划呢?
仲院:我们准备在负一楼建一个大概500~600㎡的模型实验室,里面会有三维切割设备、金工车间、木工车间,甚至有可能会把雕塑、陶瓷都弄进来。目的就是就让学生从自己动手开始,思考从无到有怎么做出来的,用什么材料,什么构造,想怎么表达?这才是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
观筑:除了模型实验室,教学计划上有什么调整吗?
仲院:我们正在进行一、二年级教学体系的改革。上周末,我们组建了团队去同济大学调研。比如,同济大学有个“扔鸡蛋”的课题,就是看学生如何把一个鸡蛋从四层楼上扔下去不会破。这个需要学生去做设计。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想法,而最终判断的结果是一、鸡蛋不破,二、制作的东西要有建筑、构造、材料各方面综合而成的设计。现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学校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深大从今年开始也要做这个工作,就是在学生一、二年级时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这个设计,不仅是建筑设计,还包括各种装置制作、建构甚至家具制作的广泛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这个角度入手,相信过两年我们深大展示出来的成果也会赶上这些学校。
观筑: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有什么计划或改革呢?
仲院:学院从这个学期开始改用了全新的教学体系——“规划设计主干课程——纵向教学体系”。就是把三、四、五年级放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我们把教师组建成一个个纵向的团队,由主持教授、其他教师,以及外聘知名建筑师组成,把3至5年级的学生分配到其中。实际上这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选过程。作为一所学校,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让学生去学习的环境。我始终认为,不仅是建筑学的学生,我们中国的教育不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被教育的客体,要把他当作学习的主体,是他们自己去学习,而不是我们去教育;对于建筑学习更应如此。
仲德崑设计作品:广西壮族博物馆
建筑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
观筑:怎么看待建筑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呢?
仲院:建筑学的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衔接得很紧凑。建筑不像别的专业,特别是文科,可以做很多工作;建筑大部分都是直接是与行业挂钩,当然现在选择也变广了。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建筑专业学生毕业20年后真正在做设计行业的不到20%,有的去做房地产老板,有的当政府管理人员……但毕业最初还是在建筑行业。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
观筑:您如何看待建筑教育和建筑实践呢?
仲院:学校教育中我们更加强调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我认为每个人的基因里面就有一种创新的本能;教育需要把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出来。同时我们还教授他们一些设计技能,以便把这些创造思维表达出来。学生刚从学校毕业,想象力都比较丰富;他们思维开阔,却与实践行业有差距。到实践单位后,画的东西可能对结构考虑得不够成熟,或是对国家的规范把握得也不够精准,这些都是必然的。我们不可能在学校里面培养一个人,一出去就能用。
“其实中国的建筑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现代建筑教育,就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中国古代没有建筑教育;建筑这个东西,过去是匠人的工作;工匠的教育是师徒相授。师父带徒弟,慢慢的就学会了,出师了。”——仲德崑教授
工作单位的继续教育
观筑:应该怎么弥补这个差距呢?
仲院:实际上建筑行业的用人单位有责任继续教育。像美国,他们就是通过行业管理把教育和行业挂钩。他们把学生的实习作为设计院注册的必备条件。这是你的责任,你不做这些事,就没资格去注册。虽然我们国家还没相应的体系,但每年很多设计单位都有大批学生实习,学生到了这些单位后,也会从实践的角度去做一些培训。但是现在任务太多了,很多设计院不愿再在这方面花功夫。像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设计院。当时我一到岗,他们就指定一个老建筑师作为我的老师;他先带了我一年,然后我再慢慢适应,这个过程是要有的,我觉得很正常。
主动学习·开放意识·珍惜机会
观筑:面对国内当前的建筑教育,您对建筑学生的未来有什么建议?
仲院: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我会建议他们尽快适应高等教育,调整自己的姿态,把被动姿态改成主动姿态。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要拓宽眼界,不要把自己的眼界局限于自己上的课程或者电脑画图上面,我觉得建筑系的学生应该有广泛的爱好和人文素养。对于正在学习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要主动学习,要有开放的意识。
观筑:毕业生呢?面对当前国内建筑行业这片红海,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仲院: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时候到外面,你会遇到很多限制,许多挫折,甚至会磨灭了自己原来最理想的追求。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只会做一个平庸的设计师或者平庸的绘图师。如果想成为一名真正好的建筑师,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追求。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必然的,但千万不要忘记,作为创造性思维,你是一个创造者,是一个为人们创造新生活的设计者。一定要有这种追求;过去每个行业只有几个大师,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群星璀璨;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要适应这个时代,使自己成为璀璨夜空当中的群星。现在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老一辈的建筑师,因为过去条件的限制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生活在很好的时代,他们很幸福,我希望大家要珍惜这个机会。
(转自深圳观筑2015-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