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团委组织的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由电气学院聂钢柔、文学院李静妍等来自多个院系的14名2013级本科生,于2014年暑期前后开展“印迹东南”主题活动,通过直接采访东大优秀校友,还原他们的事迹经历和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以给予东大当代学子积极正确的引导,激发学子们的爱校之情、兴校之心,让东大学子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在校友总会的推荐和支持下,“印迹东南”小组的同学们对北京、天津、广东、湖南、海南和南京等地区的23名校内外校友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校友总会将陆续发布“印迹东南”活动的全部校友访谈录,以宣传校友,启迪在校生。
受访者:邓超 东南大学土木系07届硕士 现就职于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采访者:聂钢柔
采访稿整理:聂钢柔
聂:邓学长您好,请问您还记得当年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报考的东南大学的吗?
邓:当时我有些师兄考了东大的研究生,然后说那边氛围也可以,是个做学术的地方,然后又有师兄提供了一些老师的信息,就比较方便,所以就准备报考东大研究生。
聂:所以您当初的目标就是土木系对吧?
邓:对,肯定是土木系,因为当时也想考名校,东大的土木是老八所,所以也很向往那边。
聂:您当初对东大的憧憬就是学术氛围很好?
邓:嗯,对,而且地域也可以,因为读研究生嘛,和读本科生不一样。本科生可能首选专业,其次选学校,再次选地域。但是读研究生呢,可能首选地域。因为地域好的话,才有很多学术的交流或者说平台比较好,那些顶尖的学术会议才会在那里召开。江苏是教育大省,而且南京高校很多,所以就选择了南京。
聂:那您进入东大之后是否感觉它符合了您当初的憧憬?
邓:嗯,蛮好。东大确实是很务实,因为它工科见长嘛,所以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务实。也就是说氛围可以,专心做学问。
聂:您是在东大读的研究生,那么研究生的生活肯定和本科生不太一样,您能大概回忆一下您的研究生的生活吗?
邓:我的研究生的生活给我的感觉就是很自由,然后可以就是自己想,因为我们的课程比较少,老师可能就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得自己去找资料、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然后就是本科比较烦 但是研究生的话,在研二的时候老师汇给你一个方向,就是相当于一个课题,专心做这个东西。然后当时需要围绕课题做很多的实验,当时在浦口和本部的实验室都做了很多的实验,另外一个感觉就是说给你一个东西很集中的去研究,需要研究比较深的规律。
聂:我们可能感觉考研比较苦的,那么请问您为考研做了哪些准备?
邓:其实当时我们土木专业的话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我当时也是做了两手打算,既准备找工作也准备考研,关于考研的话,就是当时十月份之后就集中在一个教室里面,那确实比较枯燥,因为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来说英语政治那些都不是长项,所以需要记背。专业课的话还好,然后还有数学也需要刷题。那时答辩也完成了,所以也可以全心全意去复习。关于工作的话,当时想去施工单位,有去面试省建工集团,当时也录取了。
聂:那么您研究生阶段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
邓: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做课题的中间,要做很多实验,当时导师为我准备的方向也是蛮好的,研一的话老师给我们一些书籍任务之类的做一些理论上基础的东西,研二的话就是做课题,做实验,自己去对比分析,自己研究讨论这些规律。当时的课题也是很大的一个课题,也有一些公司和个人的赞助,所以也会就是去做很多那些实际的样板房,也会和南京的很多企业去做一些交流和探讨。这方面我觉得对我的影响很大,印象比较深刻。
聂:请问您大学阶段有没有比较后悔的事?
邓:后悔的事的话,如果说再来一次,我觉得我当初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可以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看来的话真是有一种时间都去哪了的感觉,但是当时确实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把时间花在了很多没有意义是事情上面,但是其实这也是一个过程,还是也要体验之后才知道。
聂:那么关于没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举个例子吗?
邓: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时,有一些课比如哲学课不想上的话,我情愿和我同学一起坐在湖边看别人钓鱼看两三个小时。当时觉得哲学很没用,其实后面回想起来,在思想上行为上还是有一定的用处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的课程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多做一些社会实践,当时我们也有一些实习之类的,但是我做的都是我们专业内的,现在觉得其实可以去尝试一些专业外的。所以如果还有机会还是应该去尝试一下。
聂:那么您能整体评估一下您的大学生活吗?
邓:还行吧,如果要打分的话,打个七分吧,还有待加强但是还是比较满意的。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
聂:请问您对东大最深刻的印象是?
邓:我觉得还是务实。
聂:这是您对学校的印象还是对学生的印象?
邓:整体的印象吧。
聂:那么您对当代大学生缺乏信仰有什么看法吗?
邓:其实我没觉得当代大学生缺乏信仰,而是感觉都很有个性,但是我觉得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少玩一些电脑游戏,多进行一些室外的活动。
聂:请问您对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的看法?
邓:其实大学毕业找工作并不一定会对口,可能我们工科还好一点。但是也有很多做着做着就跳槽做其他的去了也有,所以我觉得专业的话第一还是看兴趣,兴趣很重要,第二就是规划很重要,我有位同学学的是考古学,他自己感兴趣,其实后面也是蛮好找工作的,只要自己有兴趣有规划。可能很多人觉得像哲学历史之类的都是很冷门社会需求不是那么高的专业,但是其实只要你做得好,都是不难找到工作的。也是很有前途的。
聂:那么您觉得大学最重要的学到什么?
邓:工科的话,我觉得还是专业的基础很重要,不一定说那些原理什么的都要能背出来,但是你至少得懂,以后工作中如果有问题知道去查什么资料,可能当初学的时候不懂,但是很有可能以后不经意之间就冒出来了。工科生还是专业能力见长,所以专业知识还是很重要的,第二就是,尽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我们工科学生,尤其是东大的,感觉社会交流还是比较欠缺,像我们搞培训的话,都是说专业知识很强但是沟通能力不行,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你毕竟除了与事物打交道,你还得和人打交道。你做出来的东西还得让人知道。其次就是锻炼身体,身体很重要,我们原来可能一天打一次球,但是工作了之后就可能一年都没机会打一场球。一定要坚持。
聂:有人说东大人就是太务实了,可能很多就是在做事但却不知道去推广,请问您是怎样看待的?
邓:我很认可。比如说这边的校友会,我原来也在校友会做事,但是现在太忙了,所以没有参与了。就是你可以对比一下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友会,就感觉他们在整合资源这一块做的非常好,像东大的话,个搞个的很厉害,但是没有人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其实也是蛮简单的,像我们湖南,我了解的土木系的在长沙的应该也不下三四十个,但是我们很少见面,很少沟通。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就比如你在施工单位,我在设计院,还有谁在房地产工作,或者还有谁在职能管理部门,或者还有谁在高校。其实这都是一些资源。现在我的师兄师弟还有导师在南京的话,他们定期会举行一些聚餐之类的,相互交流互相提供资源,这会很好。当然,务实其实也是一笔财富。
聂:你当时是怎么决定回湖南的?
邓:当时在南京也面试了一些公司,但是还是觉得离家近一点比较好,而且省建筑设计院也不错,所以还是决定回来。‘
聂:那么请问您有后悔回来吗?
邓:也没有吧,我觉得,应该说,设计院嘛工作也差不太多,没有什么后悔可言吧。
聂:那么您读大学时,对工作的期望是怎样的?
邓:其实读大学的时候,我想去施工单位,因为针对于土木专业来说,施工单位比较全面一点,因为设计院的话,真正就是只对事不对人了,项目就是领导接回来,我们只要把设计搞好就行了。但是施工单位的话,就不仅仅是技术方面,你得告诉那些班组,包括钢筋,混凝土,你到告诉他们,你得和民工打交道,同时你也要和设计院的,你的领导沟通,方案啊,措施。还有就是经济方面的东西还有工期之类的。所以施工单位的话就会比较全面一些。但是后面读了研的话,发现读研的去施工单位的很少,他们一般也不招研究生,本科生就够了。然后,施工单位还有一点就是环境会恶劣一点,比如很热很冷的时候,你也得去现场。所以也还出于想选择安逸的环境,还是选择了设计院。
聂:那么您对您现在的工作环境满意吗?
邓:还可以,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说,可能85%~90%的时间是在办工室,但是我还是希望70%的时间在办公室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可以去一去工地,就可以更加形象的看到你设计的东西是怎么实现的,也可以反过来指导你的设计,第二的话就是不太喜欢坐太久。但是这个还是可以改进的。
聂:请问您对职位工资有什么看法打算?
邓:我希望职位还是往技术方面走。
聂:那请问你在工作上有什么建议送给您的学弟学妹们?
邓:关于找工作的话,我觉得刚毕业的话,还是应该进大一点的公司,薪酬低一点也没事。前三年还是以锻炼人为主,大公司的话,他们的项目之类的都会更有难度,而且会比较注重人才培养,小公司的话可能就只会让你做事。大公司的话就会有各种活动然后你的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培养。然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省院的话在湖南这边还是比较好的设计院,我在省院的话就可以接触到很多比较大的项目,这些是那些小公司无法提供的。所以你在大一点的公司就可以学到很多在小公司学不到的东西,以及一些机会。就算你以后成长了,想换工作的话起点也会高一些。工作过程中的话,规划很重要,这点我可能比较欠缺,因为我比较偏于安逸,所以也没有什么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但是我觉得这个其实很重要,比如你做了计划之后,打算这三年在这个公司,那么你就可以沉下心,一些身外之物不要看得太重,按照自己的规划走,不要怕,一步一步来。
聂:请问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花费时间比较多的东西是什么?
邓:当时可能在篮球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基本天天打。
聂:那么您主要是出于好玩还是?
邓:主要还是好玩吧,天天和一些朋友比较默契的比赛之类的,还是很有意思,一起配合的话感觉蛮好的
聂:请问您大学期间的梦想是?
邓:当时其实想的就是毕业之后在施工单位三到五年能做到总工或者项目经理,总工的话三到五年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希望,但是项目经理的话就很有挑战,因为项目经理就不仅只是有技术,还得管人,管钱,感觉就比较全面。
聂:那么您为实现您的梦想做过哪些准备?
邓:研究生的成绩没出来的时候,是打算去建工集团,当时也看过很多关于项目经理施工单位的书,也准备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成绩出来之后就还是专心读研究生去了。
聂:最后您能否献一句话给您的学弟学妹?
邓:献一句话这个压力太大了。
聂:或者你自己比较喜欢的话?
邓:因为我又不是什么名人所以说句话压力还是比较大,那就说一句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吧,对于刚刚参加工作人的话,我觉得送一个成语吧,厚积薄发吧,还是秉承校训,比较低调务实的去把一些小事做好,慢慢的,潜移默化的你就会成长的很快,或者在某一天爆发吧,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