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日给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充分肯定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40年前,国测一大队的同志同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同志们建立的功勋。
习近平指出,几十年来,国测一大队以及全国测绘战线一代代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事迹感人至深。
习近平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今年是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40周年。近日,参加当年珠峰测高任务的邵世坤等6位老队员、老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国测一大队的光辉历程和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奋斗足迹。
国测一大队成立于1954年,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工作。61年来,国测一大队完成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重力测量、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等工作,曾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被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称号。
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与座谈会领导合影
郁期青校友(右)代表国测一大队6位老赏员接受蜀习总书记回信
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谈“为什么给总书记写信?”
对话人物:
郁期青,1939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从事西部地区野外测绘40年,国测一大队老队员,曾全程参与我国首次成功测绘珠峰高程,并成功攀登海拔7050米的珠峰北坳展开测量。
邵世坤,1935年出生,祖籍山东,1954年开始从事测绘工作,国测一大队老队员,曾参与我国首次成功测绘珠峰高程。
给总书记汇报当年测珠峰的情况也表达对国家发展的期望
华商报:为什么会想到给总书记写信?
邵世坤:当年参与珠峰测量的国测一大队有8名队员,这些年有2名队友已经不在了。今年5月,我们6名老队员在西安重逢,今年这个年份很特殊,是我国第一次成功测定珠峰高程40周年、珠峰高程复测10周年,我们回想起当年登顶的经历,心情特别激动,我提出给习总书记写封信吧,大家也都有这个想法。信是5月25日寄出的,我们只是想把一辈子对测绘工作的深切感情通过这封信表达给总书记,信中主要汇报了当年克服艰难险阻测量珠峰的情况,也表达了我们这些老测绘人和老党员对国家发展的期望。真的没想过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会回信。
华商报:收到回信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郁期青:想不到,总书记日理万机,能给我们登珠峰的老队员亲笔回信,非常激动,这是对我们老同志辛勤付出的肯定,我们虽然老了,但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不但对我们是很大的宽慰,更是对测绘后来人的一个巨大激励,我们付出的,值。
登珠峰前把行李放朋友家以防回不来,给家里留点纪念
华商报: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40年前国测一大队的同志和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可以和我们讲讲那段历史吗?
邵世坤:这个任务的发起有很长的酝酿过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我国当时一直没有高程数据,一度是被外国人“垄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对珠峰的测量。1965年,聂荣臻元帅批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西藏科考队,科考涉及5个专题、30多个学科,测绘属第5专题,任务是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和测绘珠峰北坡1∶2.5万地形图。我们国测第一大队是主力,成都军区测绘大队20多人配合,开始执行任务。
郁期青:测量珠峰,首先要建立大地测绘网,从1956年在青岛黄海验潮站建立平均海水面的高程系统后,国家便开始以这个平均值为基准,由北向南,自东向西设站测量,推算高程。从1966年开始把大地测绘网推进到珠峰地区到最后测绘成功,我都参与了。1966年和1968年我们国测一大队两次进入珠峰地区建立平面坐标和高程控制网,这个给最后精准测定打下了基础,1975年才真正把任务拿下。
华商报:当时的登峰装备比较简陋,你们怎么把任务拿下的?
郁期青:当时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国争光,1966年3月我们国测一大队的8人小分队从西安向西藏出发前,在国旗下庄严宣誓过,国家测绘总局的首任局长陈外欧专程来动员我们一要发扬红军精神,二要学习王杰(1965年为救战友牺牲的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没有考虑自己,只考虑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我上珠峰前,因为队友突然生病,临时让我执行攀登北坳的任务,我的行李比较简单,登峰前舍不得丢,放到朋友家里,以防我回不来,给家里留点(纪念),当时这事没给儿子说,怕他急得睡不着。
不能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丢了
华商报:据说您在那次测绘中落下了病根?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郁期青:北坳是珠峰第一道天险,海拔7050米,难在从6500米到7050米的550米比高,全是冰雪,白茫茫一片,平均坡度45度,最陡的地方70度,很容易出现雪崩,非常危险。我们当时要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装备和食品,温度就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天不亮就出发,突击北坳。用了2天时间终于登上了北坳顶部,把大地测量的重力点测到了海拔7050米的高度。
那次攀登后我就生病了,重感冒引发肺水肿,还有胸膜炎并发症,一天说胡话,体重从141斤下降到70斤。当时在西藏日喀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医院抢救了46天,后来又在北京309医院住了200天,当时还遇到也在住院的数学家陈景润,我们都搞科学工作,有共同语言,而且都病得比较重,我们一个桌子吃了5个月的饭。现在我还有点动脉硬化、胸膜粘连的后遗症。
华商报: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害怕吃苦,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郁期青:现实来说吃苦很有必要,尤其是我们测绘人员,如果怕累、怕死,就不要干测绘,因为你成年累月要在外面跑。邵世坤: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很快,大家过得都很好,但是我们想让年轻一代人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他们没吃过太多苦,但是他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国家和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不能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丢了。
(原载:华商报 )
(以上转自原南京地质学校校友联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