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网站栏目

高翔校友当选为H模物理与输运垒国际会议委员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来源:浏览次数:405


  第15届H模物理与输运垒国际会议(1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mode Physics and Transport Barriers)于10月19日-21日在德国Garching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召开,与会代表约90人。等离子体所高翔研究员、丁斯晔博士、梁云峰研究员、丁伯江研究员参加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4篇。

  国际H模物理与输运垒系列学术会议创办于1987年,该会议在不同国家每两年举办一届。2015年高翔研究员经过国际H模委员会提名、筛选,当选为H模物理与输运垒国际会议委员会(IAC)的委员。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这个国际H模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目前,这个由10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包括3名美国人、2名欧洲人、2名日本人、1名中国人、1名俄国人和1名韩国人。

  高翔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获博士学位。现任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总体研究室执行主任,科技部ITER专项“长脉冲H模的实现及相关机理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1994年高翔在HT-6M托卡马克边界欧姆加热实验中首次观察到反常电流输运与边界密度输运垒的形成、约束改善的放电模式,研究论文发表在1994年Physics Letters A。1999年在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中观察并研究了由MARFE不稳定性触发的L-H模式转换现象,研究论文发表在1999年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2001年在JT-60U托卡马克负剪切实验中研究并指出了内部输运垒形成与离子温度梯度参数时空演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发表在2001年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2013年在EAST超导托卡马克H模实验中指导博士生总结了不同磁场位形下的L-H转换阈值功率问题,研究论文发表在2013年Nuclear Fusion。

15届H模物理与输运垒国际会议



【校友简介】

    高翔,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研究室主任。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1997年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6-1997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0-2002被日本原子力研究所邀请为海外特聘研究员(JAERI research fellow)。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物理、托卡马克实验、高温等离子体诊断、远红外激光和光学系统研究。

目前重点研究HT-7低杂波与离子伯恩斯坦波加热的协同效应、高比压等离子体特性及MHD行为、先进加料技术和等离子体诊断;发展新型高功率DCN激光源、研制EAST远红外激光干涉仪;研制EAST托卡马克偏滤器诊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