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立冬后的第三天,天气晴朗,阳光暖暖地照着东南大学校园。东南大学标志性建筑大礼堂前,三三两两的九旬老人,步履蹒跚却坚定地走向礼堂。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理事扩大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会在东南大学召开, 60余位中央大学校友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年龄最小的82岁,最长的98岁。东南大学副校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浦跃朴教授专程到会表示祝贺并致辞。东南大学与南京大学校友总会负责人出席会议。未能前来参会的齐康院士、钟训正院士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们个人共同为本次活动赞助了一些经费,由王慕臧和杨南如校友采买点心食物分发给参会校友。本次理事扩大会得到东南大学校友总会的全力支持,校友总会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精心准备,现场特别安排学生志愿者陪伴、服务老校友,还安排校医院一位医生到场,保障校友们的身体安全。
会议由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徐家福校友主持。会议伊始,大家首先全体起立,为近年来辞世的同窗默哀缅怀。
浦跃朴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东南大学党政领导和四万名师生员工向老学长们表示尊敬和问候,真诚欢迎校友们回到中央大学原址。浦跃朴副校长向校友们汇报了东南大学目前的良好发展。由中央大学工学院发展起来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东南大学,工科依然是其突出的特色。共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东南大学在2016 US NEWS工程专业全球高校排行榜中名列第22位。东南大学重视为江苏经济发展做贡献,七个指标在江苏高校中全部排名第一。在他衷心地希望老学长们继续关注关心东南大学及中央大学其他衍生高校的成长,衷心地祝福老学长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今年是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成立20周年,雷同声秘书长向参会的校友们汇报了二十年来校友会的主要工作。南京校友会理事会现有理事47人,20年来,随时调整补充的办法来健全和充实组织;南京校友会为迎接百年校庆,向省政府提出请求,促成由江苏省政府出面,组织原中央大学九所衍生高校联合庆祝;4次修订校友通讯录,2011年底印制大开本通讯录,载有校友708人;召开8次校友大会,举办“中大论坛”,进行时政、校史、学术报告,各院系校友会活动频繁,各具特色;历时七年,编纂出版《南雍丽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共三卷,文字百十万余言,收录各时期中央大学名师270位,传承、发扬中大优良学风和光荣传统;从1998年起,编印《南京校友会简讯》,理学院邹进上校友主编,中大南京校友写稿,每年两期,至今已编印35期;校友会关心校友,慰问高龄校友,看望患病校友。
2015年也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的校友会副会长许荏华校友,追忆了中央大学自抗战以来参加革命运动的光荣史事。她表示,地处南京的中央大学,从三江师范学堂、南高师,经过国立东南大学到国立中央大学,其优秀的分子就是爱国志士。中央大学有着真挚的爱国热情和精神,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从五四运动开始,在“九·一八”事变、“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五·二○”学生运动、“四·一”学生运动惨案中,中央大学始终都是主力,是第二条战线上的尖兵。
徐家福会长在讲话中,深情地表达了对中央大学的感恩和感激。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赞颂中央大学:鸡鸣山麓,四牌楼前;巍峨礼堂,六朝古松;历史悠久,爱国进步;名师荟萃,学风纯朴;英才辈出,贡献良多。徐家福会长是《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编撰的倡导者和主持者。在讲话中,他深情回顾了中央大学及其前身时期陈三立(三江学堂总教习)、罗家伦和吴有训(中央大学校长)三位大师的人品学问、治学之道和对中央大学的巨大贡献,缅怀了中央大学7个学院的杰出教师代表。他深情地总结到,中央大学学习生活,给予了同学们三个珍贵人生箴言: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治学,老老实实工作。
周鹗副会长向校友们简单介绍了南京校友会发展史,汇报了此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情况,对理事们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对东南大学校友总会为此次会议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他表示,南京校友会的理事们将继续为校友们服务,校友们也要经常主动与校友会联络,大家共同关心、帮助中央大学九所衍生高校的发展,促进建立衍生学校之间良好的相互联系。
物理系陈道元校友、法律系郑锡章校友、土木系王励前校友、农工系王慕臧校友等做了发言,大家感谢南京校友会理事会召集的此次会议让校友们自2012年阔别后重逢,表示将以各种方式传承中央大学的精神。校友们纷纷为南京校友会的后续发展和校友们间如何联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了讨论。
会后校友们在大礼堂前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别。校园里满眼金色,初冬的阳光,温暖地洒落在这些虽年事颇高但依然精神矍烁的老学长们身上。
浦跃朴副校长致辞
徐家福会长主持会议
雷同声秘书长汇报南京校友会二十年工作情况
许荏华副会长追忆抗战时期的中央大学
周颚副会长介绍南京校友会发展历史及本次会议筹备情况
校友代表发言
参加会议的校友们聚精会神
浦跃朴副校长与老校友们亲切交谈
老校友们亲切交谈
礼堂前合影留念
(东南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