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筱扬(右一)和队友
今年8月,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同年10月,由一个年轻团队根据《三体》制作的动画《我的三体》也捧回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负责动画剧本改编的是东南大学医学院大三学生冯筱扬。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该系列小说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作品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及哲学等均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格局宏大,立意高远,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3年,出于对《三体》这部科幻小说的喜爱,冯筱扬和其他团队成员抱着将这部在当时还不火的小说推广出去的信念走到了一起,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创作。
“《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这三部小说,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在爱好科幻小说的圈子内很轰动,目前大部分人都是近期才知道有这部小说。我接触《三体》不算早,2011年偶然在杂志看到介绍,读了后很震撼,经常会和一些朋友交流。”
冯筱扬介绍,在2013年通过网络他认识了全球各地热爱《三体》和科幻的朋友,随后组成团队,决定用Minecraft还原《三体》,把它拍成动画。两年时间,11集的《三体》完工,每集25分钟左右。整个动画制作有50多人参加,核心团队10人。
没有专门的资金来源,难以做出逼真的3D效果,冯筱扬他们最终决定,利用大家都喜爱的游戏Minecraft作为平台进行动画制作。
Minecraft是一款开放性的沙盒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用自己的方块自由建设破坏,透过像乐高一样的积木进行组合拼凑,轻而易举就能制作出小木屋、城堡甚至城市。此款游戏没有设置明确的游戏任务,只要玩家发挥想象力,天空之城、地底都市都一样能够实现。“之所以用Minecraft沙盒游戏的风格来做动画,是因为如果采用逼真的3D建模来做,难度很大,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是不可能完成的。”冯筱扬坦言,团队最初的愿望就是想把这部小说从文字变成一个动画,哪怕粗糙一些也无所谓。
利用Minecraft这个平台,将《三体》小说制作成动画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我的三体》也因此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人物、场景都由方块堆积而成。
将小说改编成剧本是动画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幻小说的改编不同于一般的故事性剧本,科幻小说里面提出很多记录性的东西和抽象的概念。改编剧本,就得将这些概念以简短清晰的语言呈现给观众。”
冯筱扬坦言,改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三体》叙述的重点在人,但其中依然存在大量抽象的概念。“概念讲少了观众听不懂,讲多了又显得啰嗦”,必须平衡好两者间的关系。“每次写剧本要改到20稿左右,一遍一遍的改,直到导演同意。”
整个动画制作并非一件轻松的事,除了兴趣的支撑之外,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两年之间,团队几度想放弃,在最后的第11集制作时,团队人员散落全球各地,有成员因为学业等各种原因差点就放弃,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冯筱扬印象最深的是,动画发布之前,动画师为了给人物的面部表情建模,接近六十个小时没有睡觉,“目前,团队的第二季《黑暗森林》已经开始制作了。”
除了中文版本,团队成员还推出了英文,日文等翻译,这也使得这部动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星云奖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发的这座带有陨石的奖杯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也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冯筱扬说。
坚持改写剧本对于一个课业繁重的医学院学生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改写剧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对我写作内容的肯定,也是我发挥灵感的地方”。
对于冯筱扬来说,这是一个舞台,而这个舞台也带给他一些深切的感受——“影响了我很多的判断,我因此也更关注很多行为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并努力让我的每一个言行都充满责任感”。
把自己的爱好用来做喜欢的事,或许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愿望,而经过不懈努力的浇灌,终究得以开花结果!愿每一位东大学子都能梦想成真!
文/谭琴
编辑/刘硕
部分内容来自《金陵晚报》(作者:许军)
(转自东南大学公众号2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