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网站栏目

卢捷校友:设计、金融与产业运营,建筑师何不试试三驾马车并行?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7日来源:浏览次数:778

东南大学2003届建筑学学士 上海BV国际工作室创始人卢捷

两座机场,设计之路的开始

“机场项目看起来很复杂,但每个分项都是可以被有机肢解的

    2003年从中国建筑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学府——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之后,卢捷就直接去了上海。在华东建筑设计院工作期间,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的契机,让华东院承接了上海浦东T2与虹桥T2两大机场航站楼的设计项目,初出茅庐的卢捷自然也参与了这难得的项目。说起曾经的那些快节奏设计经历,卢捷笑着说, “将近100人的团队一起协同设计, A0加长的图纸就出了好几千张,从方案到施工图,一边设计一边施工,光这一个项目就设计了好几年。


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

与高铁站对接的虹桥T2航站楼

    其实当时的卢捷也才毕业不久,但是华东院健全的体制却让其很快上手。“机场项目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是每个分项都是可以被有机肢解的,每一个细节、步骤都是可以通过一些成熟的项目经验对接,这样下来也就不那么复杂了。”通过参与机场项目,在华东院众多前辈的栽培下,卢捷得到了这次超大型项目全流程设计的宝贵经验。卢捷认为,如果能够保证合理的统筹安排与高效的专业协调,再复杂的项目也能轻松的应对。

    浦东机场项目之后,卢捷便跟随团队一起转战至虹桥机场T2航站楼的项目中。到了这里,卢捷已然是轻车熟路。“那个时候刚做浦东机场的时候,节奏各方面不一定把握的非常好。建筑施工做完了才来考虑室内,但装修时发现原先的建筑模数与室内设计方案的对不上,要想追求完美就得敲掉重做,前期一味的追求工期反而在后续过程中造成了时间、精力、财力各方面的浪费,但是在虹桥机场设计的时候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两次大型机场的设计项目,让卢捷开始真正思考设计在整个项目运作中扮演的角色,并且意识到了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在虹桥机场设计时,我们就考虑到了一体化设计,这也是做这种大项目的心得体会。通过一体化设计,可以对项目的进度、造价等各方面控制得更好一些。所以当虹桥机场在方案差不多报批认可的情况下,室内已经介入了,施工都可以同步化。

    但是,机场施工图带来的设计经验并未让卢捷止步于专业中的求尖求精,反而让他对整个设计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如果我继续把机场做下去,那肯定会越来越精,也就是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我自己还是希望接触面更广一点。”于是,卢捷开始思考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心中所想的,是广义层面的设计。

用金融和产业运营配合设计

“把共享经济的理念传递给甲方,这个时候谈项目就有优势了

    离开华东院的卢捷选择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BV国际(Best Version InternationalDesign Group),工作室的名字来自一句英文的谚语——Be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做最好的自己)。卢捷希望自己的团队在面对每一个客户的时候都能拿出最佳版本的方案,也希望设计团队每一位成员对自身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的。而对市场观察敏锐的他,在运营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卢捷建立的BV国际工作室

    “现在的行情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了。不管大公司小公司,接项目是越来越难,土地出让急剧萎缩。设计公司的服务对象是开发商或者政府,而业主肯定会关注的,第一就是资金来源,因为他没有资金就无法很好的推进后续工作;第二就是销售和运营,也就是怎样把房子卖个好价格,或者帮自持物业找到最好的运营模式。”所以卢捷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整合起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提供更为广义上的服务,而非仅仅是局限于设计本身。“以后设计公司、设计院光靠设计去服务开发商越来越难,或许我们该往建筑与地产的资源整合方向去思考。比如是否可以帮助开发商形成一个资源联合体,一起将项目从头至尾运作起来!

    卢捷的工作室除了设计咨询外还主要有金融服务和产业运营这两个板块。“能够帮项目引入高效低成本的资金团队,不仅帮助开发商降低了风险,也能加深我们自身对项目的理解和把握。”卢捷认为,如果能把这种共享经济的理念传递给甲方,甲方就会觉得你这个公司会给他提供很多想法,嫁接很多资源,“这个时候你去谈项目就有优势了!

   “除了金融板块,运营板块也是这样。”卢捷说,“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做土地开发,一起开发以后他需要去找开发商来做对接,对产业进行布局,这个时候设计单位为其做的规划配合其实是落不了地的,因为这张规划图中其实是没有具体的产业支撑的。但如果要把产业融入,就需要融合政府、开发商、企业等多方资源,如果能够充分了解各方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融入设计,那这样的设计方案做出来也当然会更有竞争力。

参与项目:南宁总部基地

参与项目:文化建筑

设计需要三驾马车并行

“他有时并不像一个建筑师,更像一个统筹者

    每次出门谈方案,卢捷都要带三个人,策划、金融和设计人员。而这也正是卢捷的前瞻意识,“我们每次都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调配资源,到时候跟客户谈就能有的放矢了,否则你不知道客户的短板在哪里,就算项目接下来也无法保证真正的解决问题。”卢捷提到对于未来的设计,需要多种资源进行支撑,金融就是其中一类,“未来的需求是多样的,需要针对甲方苛刻的要求。”而他想要整合资源的想法,既是进入设计行业这些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设计方向的一种把握。

参与项目: 城市综合体 · 工业建筑 · 规划设计

    也有人会说卢捷似乎是转变了自己的方向,但他却不以为然。“其实这些都是我要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落到实处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敲门砖。”卢捷说,“我们不能只是一头钻在设计里。目前设计的项目越来越少,行业上整体是产能过剩的状态,但你的人脉、专业还是聚集在设计圈。可以考虑在这附近逐步的扩大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当然还是要跟建筑发生关系,等到手上的资源多了也可以考虑更大的步伐。比如你可以对接金融资源去投房地产,也可以投绿色农业和养老产业,甚至也可以去做互联网+地产建筑,其实我们也会借助地产跟设计之间的关系,然后往金融上靠。设计肯定还是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的,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社会的热点前十年是房地产,最近几年是互联网+,或许以后是养老产业……但这些变幻纷呈的热点背后,不变的是任何行业要想成功都是需要资金与运营的支撑,做为地产行业服务商,还是需要三驾马车并行——咨询服务、金融、产业运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哪一架都不可缺少!”此刻的卢捷完全不像一个建筑师,而更像一个运筹帷幄的统筹者,而这也正是他不同于一般传统建筑师的地方。

(转自2016-03-11阿客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