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网站栏目

秀甲东南,品茗武夷----福建校友会助力东南大学茶文化调研小分队武夷行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5日来源:浏览次数:78




“秀甲东南”小分队全体成员

    2016714日下午,从省内各地赶往武夷山的"秀甲东南"小分队聚首大王峰脚下。来到兰汤桥下,队员们旅途的辛劳顿时被清澈的九曲溪水冲刷干净。大伙漫步兰汤穿梭于游人间,路旁小店飘出的茶香沁人心脾,望着雨后云雾缭绕的幔亭峰,队员们仿佛忘记了此行的目的,只想放下行囊做个纯粹的游客。

    武夷之名来源于“彭祖”之传说,它不但拥有灵秀的丹霞地貌、临水而立的奇峰玉柱,还有距今约3800年的悬崖船棺、宋代文豪朱熹的紫阳书院和元代御茶园及历代摩崖石刻等胜,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美称,使我们这些东南学子倍感亲切,顿时对武夷文化的深入变得渴望。
武夷文化之精髓,首选当为茶文化。

    大师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是一个专门描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剧场,它开启了我们对武夷茶文化的探究之门——剧场独创的360度旋转大舞台、武夷山的自然山水及人物的实景演绎,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时空,队员们仿佛成了制茶的茶人和品茗斗茶的茶客。盛于杯中的一盏茶,其背后所包含的种茶人的期待、制茶人的信仰、品茶人的满足,都被我们收入眼底。旋转舞台在大王峰和玉女峰的传说故事结束时转回了原点,可是我们的思绪却久久无法离开这个浪漫而忧伤的情景。

    节目让我们对武夷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月光下的品茗使得队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武夷岩茶的魅力,浸润在武夷山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之中——从初探景区周围林立的茶店,到热情好客、以茶待客的武夷山人民;从纷繁复杂的制茶工艺,到《印象大红袍》对于茶文化及历史的艺术性还原……

    次日清晨,队员们早早起床去寻找传说中的大红袍母树,跋山涉水近三个小时,只为一睹其真容、考察其特殊的生长环境。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大红袍茶树,枝繁叶茂,已有340余年的历史。

“秀甲东南”小分队走进武夷山

    为进一步了解武夷山的茶叶市场状况,我们走访了武夷山市茶博园、茶叶局,并与相关负责人愉快交流。
    武夷山人民的劳作,是源于热爱的真诚投入。武夷山的茶文化,也正是在一代代执著真诚的制茶人的努力之下,蓬勃发展。“文化”二字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实地考察,需要语言描述,更需要用心体会……

   令队员们深受感动的是,武夷人言语之中流露出对“茶”的真心喜爱,每一位我们所采访到的茶人,都如数家珍,为我们娓娓道来——正岩、坑涧、枞味、岩韵……虽然我们对这些专业名词听得云里雾里,但仍然感受到了他们对茶的热爱和执著;茶人们为队员们详细地讲述岩茶的每一个制作环节及工艺要求,虽然我们无法亲身参与其中,但在武夷茶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也理解了武夷岩茶这些年来在市场如此炙手可热的缘由。


东南队茶厂采访

    走访茶厂时,我们遇到福建校友会推荐的寻茶人邹姐。据校友会秘书长介绍,邹姐夫妇因热爱武夷热爱岩茶,从省会榕城来到武夷山,择水而居打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鹤鸣山居,此次邹姐特地从福州赶到山居接待我们小分队。在邹姐的邀请下,我们跟随主人来到了碧水湖畔,穿过漫水桥进入一个山居小院,左右两扇粘贴着门神的柴门仿佛曾出现在儿时的记忆中,狂哮的两只黑白小犬表示着对我们到来的欢迎。厚实的土坯房屋、宽大的木质露台、大门板加马札组合起来的茶桌椅、零星摆放的农具……一切都是那么的质朴,甚至有些土气。在临湖露台上,我们品着武夷香茗,远眺对岸茶山,湖面上时而飘来几声鸭鸣——一幅与山林鸟作伴,湖岸鸭为邻的画面在眼前浮现,不禁让队员们感叹和羡慕武夷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这不正是王安石笔下的“此心安处”吗?

鹤鸣山居

   午间,山居的阿姨烹制了一桌原生态的土菜盛宴,一切都是自给自足:湖中的荷包鲤、刚成熟的糯米玉米、土鸡蛋、绿皮茄子、洋茄……甚至还有阿姨亲手酿造的糯米青红酒。队友们趁着嚼食的间隙,抬眼看着彼此狼吞虎咽,才知这里竟有如此美味的山野陋食。

   山里的天气十分多变,午间还艳阳高照,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便雷声大作,下起了瓢泼大雨。一场雨带走了盛夏的酷暑,留下了山间的凉爽,远山云雾缭绕,近处凉风习习,空气倍感清新,7月的酷暑已完全被雨水冲刷殆尽。雨后的空气中茶香悠悠,山居主人为大家泡制着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同样的茶叶此时好像尤为甘甜。听邹姐说喝茶也是要讲究心境的,作为茶人首先应该爱茶,爱茶才能细品,细品才能品出好茶。我想这也应该是一种武夷岩茶文化吧!

    也许是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原因,这里没有太多的蚊虫,加之舒适的床榻,大伙鼾睡一整晚。清晨被林间的鸟儿唤醒,本次的社会调研活动在鹤鸣山居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活动受到了东南大学福建校友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调研过程中,三叶香茶厂相关负责人及鹤鸣山居主人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特此感谢!

                           (福建校友会秘书处校内联系人机械学院14级 林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