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原创

摄影作品:南疆十三拍(唐平瀛 东南大学电子学院91级)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5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552



【编者按】

    唐平瀛,64911班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中新社签约摄影师,曾获四川省“2005年度摄影人物”称号。

    今年8月初,唐平瀛校友及朋友一行四人,完成了13天的南疆行摄之旅。一路上,他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记录旅途。这些精美的图片,既展现了祖国南疆美景和风土人情,也表达了拍摄者自己的点滴感悟。

  

南疆十三拍(1):一路向西

    7月下旬,我们一行四人登上赴库尔勒的航班,开始了长达十三天的南疆行摄之旅。
此次行程以库尔勒为起点,沿塔里木盆地北线经轮台、库车、阿克苏、喀什、乌恰、阿克陶、塔什库尔干、抵达红旗拉普国门,再沿塔里木盆地南线,经英吉沙、莎车、叶城、和田、民丰,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回到库尔勒,行程4885公里。
    现将此次行摄的点滴感悟逐一奉上,共十三篇,此为第一篇,均在成都飞库尔勒的民航班机上所拍。民航班机巡航高度可达万米,视野开阔,缺点是隔着眩窗玻璃和塑料隔板,图片画质不高。就当是这组系列照片的开胃小菜吧!

成都平原阡陌纵横,河流蜿蜒,绿草青青

甘南草原

白云掩映下的清澈黄河

门源的油菜花已开始凋谢了

西宁附近,白云在草原上撒欢

雪山顶上,明月当空

雪山后面的那一片蔚蓝,应该就是青海湖吧

隔着眩窗看茫茫戈壁,是不是清冷了些?


南疆十三拍(2):再读龟兹(点击标题可前阅读全文,以下同)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龟兹都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大书!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龟兹是丝绸之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克孜尔石窟被誉为第二个敦煌莫高窟;龟兹曾经是佛教东传的重要堡垒,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龟兹的佛教“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龟兹人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即发源于此。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

    龟兹就是现在的库车。两年前,我们曾到过这里,盘桓三日才依依不舍离去。此次故地重游,有熟识的维族小朋友不合杰热和阿娜尔罕作为向导,拍摄起来更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

    ......


南疆十三拍(3):不合杰热和阿娜尔罕,还有他们

   今年春节,不合杰热发来信息:“库车变化可大了,越来越漂亮了!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呀?”
果然,这次一进入库车,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入城的公路更宽了,城区主干道黑化了,还新修了广场,更换了路灯。更为难得的是,库车老城保存完好,风貌依旧,并没有受到城区升级改造的影响。
    不合杰热是个开朗活波的维吾尔小姑娘,两年前的库车行,她就是我们的小翻译兼导游,这次重游库车的导游队伍中,又增加了她的一位同学--阿娜尔罕,据说,阿娜尔罕在维语中就是“石榴花”的意思。

    ......


南疆十三拍(4):喀什噶尔老城

    不到喀什噶尔老城,就等于没有到过南疆!

    噶尔老城位于喀什市中心,是我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在方圆约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两三百条巷道纵横交错、芊芊莽莽,蔚为壮观。巷道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纷繁复杂。巷道的两边是一户户维吾尔民居,走进任何一家小院,一股浓郁的维吾尔民族风情便会扑面而来。精致整洁的庭院四周,是两到三层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的小楼,客厅和居室都由木质扶梯或楼梯相连;庭院四周摆满了盆景和鲜花,与建筑物的廊柱和挑檐上的各色花饰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静清新。



南疆十三拍(5):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现有近六百户人家,与从颇具现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高台民居的巷道狭窄弯曲,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生土建筑比比皆是。高台民居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浓缩展示,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南疆十三拍(6):喀什大巴扎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是新疆一种特有的传统贸易形式。

    喀什大巴扎位于喀什市东门,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内设21个专业市场,5000多个摊位,近万种商品,每天人流量达10余万。喀什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具有“五口(岸)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从红其拉甫口岸和吐尔尕特口岸相继开放后,打开了国际商品的通道,大批外国游客和商贾、商团,络绎不绝,带来大量异国商品参加贸易,也从大巴扎采购许多中国商品。更有趣的是巴扎上人们的服饰一个个绚丽多姿,可以说是体现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


南疆十三拍(7):仙乐飘飘

    在喀什市郊的疏附县库木萨克托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维吾尔族“乐器村”,据说,流通在喀什、乌鲁木齐以及全疆各地的维吾尔族乐器有70%以上源自于此!

    “乐器村”有92户人家,村民世代以制作乐器为主,以家族式作坊的形式传承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生产的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包括热瓦甫、都它尔、弹拨尔、卡龙琴、艾捷克、萨它尔、胡西塔尔、达甫、纳格拉等等。
    2000
年,这个乐器村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


南疆十三拍(8):全能女神玛依拉

    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

    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 。

    在“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的笔下,玛依拉是一位能歌善舞、开朗活泼、天真美丽的哈萨克姑娘。在抵达喀什后的南疆行摄过程中,陪伴着我们的也有这么一位全能女神,美丽依旧、热情依旧,风采依旧。稍有不同的,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的维吾尔姑娘。按玛依拉自己的说法,在南疆,叫“玛依拉”这个名字的女孩很多很多,哈萨克和维吾尔都有。同时,我也更乐意将“玛依拉”看作是喀什姑娘的代表,或者是一个文化样本,并以此为契机来深入了解当下的南疆新一代。

    ……


南疆十三拍(9):秘境木吉

    木吉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最偏远的一个乡,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界线长达296公里,有42个边境山口,其中有9个重要边境通外山口,因此有新疆边境第一乡之称。木吉乡总面积7620平方公里,人口仅3000余人,绝大多数都属于柯尔克孜族。木吉全乡平均海拔3700米,是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


南疆十三拍(10):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塔什库尔干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是新疆东联西出、西进东销的主要国际通道。

    第一次对塔什库尔干充满了向往,正是因为那首不朽名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那还是多年前在复旦读小硕士时的往事,校研究生会请时任上海民乐团二胡首席的马晓晖来作过一次二胡讲座,其中就特别演奏了这首《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印象中的马晓晖是个川妹子,她很擅长驾驭不同风格流派的曲目,这首《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辽阔美丽的高山草原风光和载歌载舞的塔吉克民族风情在她华丽而又极具张力的运弓下,表现得酣畅淋漓,乃至于多年以后,她当时的表情神态都还历历在目。也正因如此,尽管这首《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有小提琴、二胡、琵琶、钢琴、笛子、扬琴、笙等诸多乐器独奏版本,我却始终对二胡版本情有独钟。

    终于,塔什库尔干,我来啦!

  

南疆十三拍(11):石头城和拜火教

    塔什库尔干因“石头城”而得名。在维语里,塔什库尔干就是“石头城”的意思。
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北侧,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极具战略地位的城堡。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时,这里是盘陀国的都城。公元644年,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时,便曾路过这里。
    石头城建在高台上,分内外两部分。外城方圆3600米,已遭严重破坏,只能见到城墙、炮台和民居的残址。城外还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内城保留较完整,古代城堡的规模依稀可见。城垣周长1285米。城墙用泥、石砌成,还有几处用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台。辕的四角有四座大门,其中东北角外城的大门保留较为完好。

    ……

  

南疆十三拍(12):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古称不周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屈原在《离骚》中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帕米尔高原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帕米尔高原的主要居民是塔吉克族,在塔吉克语中,帕米尔就是“世界屋脊”的意思。

    ……


南疆十三拍(13):冰山过客

    这是一条神奇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它开辟于西汉,始于张骞通西域,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誉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这就是丝绸之路。


更多精彩请见校友个人腾迅空间:http://user.qzone.qq.com/77442615/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