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原创

南京记忆02:金陵秦淮(毛晓兵,东南大学建筑学院88级)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来源:校友总会浏览次数:1008

    【作者序】

    离开南京多年后,回首往事,才会更能体会到南京的美,校园的美,身在其中不太觉得,旧地重游时会勾起很多美好回忆,就像去年年底我回南京,在母校里漫步时,总觉得对面走来的是大学时的兄弟姐……

    今年是大学入校三十周年,我们一个年级的同学约好暑假七月中,在成都组织一个同学相逢三十年聚会。去年写了一篇成都记忆,今年赶上同学三十周年聚会,于是写下这个南京记忆系列,既是对大学生活和南京的怀念,更是对一起朝夕相处四年的兄弟姐妹们的祝福。


南京记忆(二):金陵秦淮

    快放假回家了,一天晚上在宿舍一起打了提壶,上铺的兄弟泉哥说让我帮他一个忙,他说明天周一有个中长跑1500米要补考,不巧他晚上感冒了,让我第二天帮他去跑,我一听就答应了。

    第二天来到学校体育馆对面的操场,体育馆是民国时期的两层楼老建筑,平常上室内运动课和排球课时在里面,跑步就在对面的操场上,一圈大约300米,要跑五圈,体育老师是个山东人,平常带我们的体育老师姓傅,我们都私下喊他傅老头,他是我老乡四川人,他的川普让我听起来很亲切,所以若是他在,我是不敢顶替泉哥跑步的,只见山东大汉问我,准备好了吗,我说准备好了,他大手一挥,一按秒表,用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喊道:预备,跑.....

    我调整好呼吸,因为坚持跑步的缘故,跑起来比较轻松,我平时常和来自浙江马晓春老家嵊县的老胡一块在宿舍区的小营操场跑步,所以跑1500米那时就是小菜一碟,刚开始我还有意压着速度,到第五圈跑的兴起,我忘了是在帮泉哥补考,开始慢慢提速,最后还冲刺跑了一百米......等我冲过终点,才想起不该跑这么快的,于是赶紧放慢脚步,装作气喘吁吁地走到山东大汉面前,只见他和蔼可亲的看着我,问我你是那个什么泉吗,我一听不妙,知道坏菜了,头上的汗一颗颗直冒,刚才的意气风发已经跑的无影无踪,只听得大汉一声冷笑:回去交一份检查上来,我再交给你们班主任。大学第一次补考就这样黯然收场……

    暑假后兄弟们回到南京,兄弟们一个暑假不见分外亲热,大家说起假期里和高中同学们聚会的趣闻,卫国就说我们去看电影吧,于是兄弟们吃了饭就三三两两沿着北京东路往鼓楼广场走去。

    鼓楼广场很有意思,是个大转盘,这里汇集了中央路、中山北路、中山路,北京东路和北京西路五条路,如果你初来乍到南京,对周围地形不熟,很容易转晕,我也是适应了很长时间,要根据广场四周的建筑物判断方向,往东经过电讯大楼是往鸡鸣寺和学校的方向是北京东路,往西北是鼓楼电影院和中山北路,通往盐仓桥和下关码头,往南经过鼓楼医院往新街口方向是中山路,往正北玄武湖和中央门方向是中央路。其中中山路是当年孙中山总理的灵柩从北平运回南京,在下关码头上岸,沿着中山北路到鼓楼再往南到新街口,再往东经中山东路到中山陵,沿线的路就以这个路线命名,国民政府护送灵柩到中山陵安葬,老百姓们夹道相送,其情其景和后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样感人......

    从鼓楼广场沿着山西路就到湖南路的军人具乐部看电影,那时同学们常去的电影院有中山路的大光明电影院,是民国时期的建筑,走进去就是一个富丽堂皇的门厅和装修考究的弧形台阶,还有鼓楼附近的曙光电影院,还有就是这家军人具乐部,军人具乐部也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我们在门口买了雪糕,跟着熙熙攘攘的观众走进影院......

    看完电影后兄弟们到湖南路走走,凉爽的夜风吃在脸上很舒服,我们聊了一会暑假里回老家的趣事,然后走回学校又开始繁忙的学习。新学期学校的功课很紧,东大的建筑系课程因为我们那个年级开始搞了一些教育改革,一批年轻的研究生老师从瑞士回来,带过了当时欧洲的建筑教学理念和课程,更注重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创造,而第一代代建筑大师杨廷宝、童隽他们从上世纪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成归国后在中央大学创办的国内第一个建筑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建筑学子,不少学生毕业后跟着其他老师到其他大学创立了建筑系,如其中吴良镛先生抗战后跟随他老师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立了建筑系,天津大学在1937年创立了建筑系,还有在沈阳的东北大学有建筑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大学分为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南工建筑系在院系调整后又派老师到很多学校建立起建筑系,如重庆建工、同济大学建筑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等,老一辈从美国和欧洲带回来的古典派建筑教学理念一直流传至今,要求学生进校后首先要训练美术基础,学生们要上素描课和水彩水粉画课,建筑作业也有严格的水墨渲染图训练,一直到我们进校那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建筑教育也走向了多元化......

    那年国庆我们兄弟们一起坐车到中山陵和灵谷寺走了走,整个中山陵景区在阳光下都是金黄色的,拾阶而上,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寝陵后,登高望远,金黄色的梧桐和雪松交相辉映,当年吕彦直大师设计中山陵时,整个建筑和场地从空中看就是一个巨大的钟型,巧夺天工,中山先生安眠于山中,想来他在地下看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经济发展,心里一定很是欣慰,只盼祖国早日统一收回宝岛台湾。从中山陵上下来又来到美龄宫,据说当年蒋先生把这个建筑作为礼物献给宋美龄,建筑布局从空中看就是一串心形项链,可见蒋先生对美龄的用情至深。我到老家峨眉山山脚的红珠山宾馆看过,那里保留着抗战时期蒋先生和夫人在这里生活过的老建筑,朴实无华的一层坡屋顶建筑,外面一圈回廊,晚年的蒋先生在台湾一定对南京的美龄宫和峨眉山的山间别墅很是怀念。

    中午吃了点东西就坐车继续往东行,不多久就来到灵谷寺,这座寺庙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无梁殿里面供奉着抗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名字,看着一排排名字刻在石碑上,也将那段中华民族不屈不饶为自由独立奋战的历史刻在每个前去瞻仰的游客心里,我和红梅说里面一定有不少还是我们四川老乡,抗战中每四个阵亡士兵里有一个来自四川,所以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当年那些拿着汉阳造步枪的勇士们,面对凶恶的有飞机大炮坦克的日本鬼子时,弹尽粮绝冲出阵地和敌人展开白刃战、肉搏战的惨烈悲壮,那些勇士真是民族英雄。斜阳下的宝公塔当年安葬勇士们时心里有多痛,多少母亲、妻子、儿女的泪在塔里化作舍利子,来超度英雄们的亡灵。

    从中山陵回到城里,尤其来到古城的秦淮河一带,完全是两个世界,一个是陵园,一个是世俗世界,我们在秦淮河边找了一个小餐厅吃了晚饭,兄弟们一起吃盐水鸭喝啤酒,然后沿着河边走了走欣赏秦淮夜景,华灯初上,倒映在河里波光粼粼,泉哥和我说,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两位好友同游秦淮河,分别写了一篇散文,题目都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问我喜欢哪一篇,泉哥说喜欢朱自清先生那篇,我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的很好,那个浦口火车站在他笔下,老父亲弯腰捡橘子的样子很感人。但说起秦淮河,我更喜欢俞先生的那篇,说着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转自“毛委员小兵随笔”2018-3-8)

更多阅读:

    南京记忆01:初到南京

    南京记忆03:友谊寑室

    南京记忆04:成都假日

    南京记忆05:校园舞会

    南京记忆06:一面湖水

    南京记忆07:青春万岁